十六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世纪。
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同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微凹黄檀 ( 拉丁语:可可波罗,俗称南美大红酸枝 ) 作
为一种艺术与文化的纽带,将全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哥伦布发现微凹航海图
1492 年 10 月,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屿上,哥伦布用廉价的玻璃 制品和当地土著交换了大量的宝石。土著酋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额 外送给他们几棵一种名叫“可可波罗”的木材表示感谢。这种木材在岛 上直译名为“帝王木”,是当地最为尊贵的木种,这便是微凹黄檀,由 于其木性极佳,自古就是岛屿及岛外的一些部落皇族专属的木材,如若 有人擅自使用,即会因逾越礼制而获重罪。 当时的哥伦布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传奇的木材,在未来的几百年时间 里,不仅见证欧洲艺术文化的繁华与巅峰,而且还在遥远的东方,影响 了一个艺术流派的诞生。在他的眼里,这些木材平平无奇,功利的哥伦布, 处置这些木材的方法,竟与一百年前七下西洋的郑和处置红酸枝的方式 如出一辙。木材由于密度高,而被简单地放置在船舱尾部,用以遏制狂 伊莎贝拉女王的期待很快得到了回报。全西班牙最顶级的家具制造 专家聚集一堂,昼夜不停地对王座进行设计及制作。木材剖锯开,微 凹黄檀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典雅的大红色泽,浓郁的酸香气味, 似山峦叠起的美妙纹理一览无遗,令在场的所有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完工的王座上画有大卫王远征腓力斯丁的肖像,并以西番莲的纹理点 饰,显现巴洛克时代的华丽风格。这尊王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巴塞 罗那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十六世纪欧洲宫廷家具的巅峰之作。 | 风恶浪的侵袭。五百年之后,分处于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这两种木材,经生 物学家鉴定,被认定为同属于黄檀属、红酸枝类。两种木材木性相近,就连被 发掘的历史也是如此相似,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1493 年 3 月 15 日哥伦布顺利返回西班牙,带着他的发现成果,前往觐见 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哥伦布向皇室展示的珍宝中,自然包括了享有“帝 王木”美誉的微凹黄檀。独具慧眼的伊莎贝拉女王对微凹黄檀情有独钟,随即 指令将微凹黄檀作为材料,打造出一张华贵典雅的王座,作为献给斐迪南国王 的礼物。
| ||
“余事雕刻数十载,未尝见有木胜可可波罗者。其纹似山峦叠伏,看似花梨, 尤胜花梨;而质地坚密,颇似紫檀,亦胜紫檀多矣!乃木中之极品,非酸枝、花梨、 紫檀诸木可比拟也。” ——廖熙《与承修兄书》 |
![]() | 廖熙所做《龙眼木雕关公坐像》 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获金奖 |
廖熙 (一八六三~一九一八年) ,兴化城内坊巷(今城厢区凤山街坊巷) 人,出生于一个民间雕刻世家,廖熙师承家教,自幼聪敏,妙得薪传, 刀法挺拔。其不仅善于雕刻,而且工于绘画,对中国画的山水、人物、 花鸟、虫鱼等题材无不得心应手,且善把传统画技巧妙溶于雕艺之中,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他在强手如云的木雕匠人中技压群芳,脱颖而出。 光绪年间 ( 一八七五年~一九零八年 ),他的木雕作品被作为贡品供奉朝 廷,光绪皇帝亲笔写“巧夺天工”四字褒奖他。 | 一九一五年,木雕巨匠 飘洋过海,带着他的木雕作品《龙眼木雕关公坐 像》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获金奖。当时的巴拿马总统贝利萨里 奥 波拉斯非常欣赏廖熙的才华,并将一堆皇室专属的木材可可波罗赠送给他 带回了中国。艺术生涯晚期的廖熙对微凹黄檀的沉迷几乎到了痴恋的态度。自 一九一五年后,廖熙已鲜有龙眼木和黄杨木作品传世,据考证,其晚期作品多 为微凹黄檀木雕作品。由于微凹黄檀材质相较其他木雕材料更优越,廖熙晚期 的作品相比于前期,显现出更为细腻的风格,被认为是其艺术造诣的再次升华, 廖熙的作品自然成为了古今中外的收藏家竞相追逐的艺术臻品 |
![]() | 形 微凹黄檀的直径多数为 20—30 厘米,少数能达到 40—50 厘米,木材中心少数有空洞。 色 微凹黄檀木材刚刨切的时候呈黄红色,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变成的橙红色,并有深黑色条纹,类似于老挝红酸枝的黑筋。三个月后,木材的颜色基本稳定。 香 微凹黄檀刨切时有比较浓的酸香味。 密 微凹黄檀木质坚硬、细腻,油性较大,密度为 0.98—1.22g/cm3,与交趾 黄檀(俗称老挝红酸枝)的密度相当。 | ||
红木家具的材质异常珍贵,如同一顶贵冠戴在皇家深宫的生活空间里, 后经王朝兴衰变更才流散到民间,飞入寻常达官贵人家,经过几百年的 推演,红木家具自成一派。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古 典红木家具产业蓄势腾飞,优质的可可波罗进入国内市场。二 000 年修 订的《红木》国家标准中,将可可波罗归为黄檀属、红酸枝类,并正式 命名为“微凹黄檀”。 从材质上说,微凹黄檀既有老挝红酸枝坚硬、木质细腻的特点,更具 有海南黄花梨材质的润滑感,加上自然柔美多变的深黑色条纹,如行云、 如山峦、如鬼脸,更有韵味。刚刨切出来时,微凹黄檀为黄红色,带有 较浓的酸香味。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变成美丽的橙红色。更 关键的一点是它的木材稳定性很好,不像大红酸枝比较爱开裂,容易出 包浆,所以说微凹它做成红木家具保存的完整性和持久性要高于其他一 些红木的家具。 |
从资源情况来看。微凹黄檀主要分布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 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市场上常见的微凹黄檀的产地有巴 拿马和尼加拉瓜两个地方。 产量不多:据木材商家实地考察情况反馈,微凹黄檀在当地的产量并不是很 多,并且随着资源的逐渐开发,当地政府也开始逐渐限制微凹黄檀出口。 国际保护:二零一三年微凹黄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 CITES 公约)附录二,成为国际上明令保护并限制国际贸易的树种。现在只有 微凹黄檀的半成品才能出口。 投资热点:在现今的红木家具市场上,红酸枝已成为最具升值潜力的投资热 点,其中,微凹黄檀又是红酸枝中最具涨势的木材。目前市场上品质上乘的微 凹黄檀,其价值甚至达到每吨二十万元,这种升温的态势,还会持续不断地延 续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欧洲及华夏文艺复兴历程中,都闪耀着光芒的微 凹黄檀,必将在新时代续写传奇! |
十六世纪的伊莎贝拉女王独具慧眼,选中了微凹黄檀木材打造出当世 欧洲宫廷家具的巅峰王座。而在今天的东方大国,也有这么一群人,对 微凹黄檀情有独钟,要用它在东方古典红木家具上打造传奇。这就是微 凹传奇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坐落在闻名中外的“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这里专业工 匠济济,艺术氛围浓厚,无处不熏陶,亦无处不竞争。然而短短几年, 微凹传奇公司凭借着独具慧眼的选材魄力和严谨沉稳的制造态度在业内 展露锋芒,荣誉不断,客源遍布。 公司秉承“无精品,不传奇”的创作理念,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 选材上全部采用稀缺品种微凹黄檀名贵硬木为原料;木工全部抵日计算工资, 绝不偷工减料;每一件家具不掺白边,为全榫卯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高频 真空设备烘干木材;木头开料采用卧式龙门带锯;家具制作采用电脑磨砂和手 工刮磨;家具表面只打蜡不上漆,能彰显木材本身的漂亮纹理。工艺上精雕细琢, 将每一件成品都打造成艺术精品,并且承诺“终生保修”。让每一位拥有者不 仅仅是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更代表着其高尚的文化艺术修养。 “酒香不怕巷子深”,微凹传奇公司在东阳并不张扬,而名声却早已在外, 公司的“私人订制”服务吸引着中外家具爱好者们远道而来,品茶,问道,谈古, 论今,岁月静好,木色生香。 |
十六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世纪。
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
同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微凹黄檀 ( 拉丁语:可可波罗,俗称南美大红酸枝 ) 作
为一种艺术与文化的纽带,将全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哥伦布发现微凹航海图
1492 年 10 月,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屿上,哥伦布用廉价的玻璃
制品和当地土著交换了大量的宝石。土著酋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额
外送给他们几棵一种名叫“可可波罗”的木材表示感谢。这种木材在岛
上直译名为“帝王木”,是当地最为尊贵的木种,这便是微凹黄檀,由
于其木性极佳,自古就是岛屿及岛外的一些部落皇族专属的木材,如若
有人擅自使用,即会因逾越礼制而获重罪。
当时的哥伦布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传奇的木材,在未来的几百年时间
里,不仅见证欧洲艺术文化的繁华与巅峰,而且还在遥远的东方,影响
了一个艺术流派的诞生。在他的眼里,这些木材平平无奇,功利的哥伦布,
处置这些木材的方法,竟与一百年前七下西洋的郑和处置红酸枝的方式
如出一辙。木材由于密度高,而被简单地放置在船舱尾部,用以遏制狂
风恶浪的侵袭。五百年之后,分处于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这两种木材,经生
物学家鉴定,被认定为同属于黄檀属、红酸枝类。两种木材木性相近,就连被
发掘的历史也是如此相似,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1493 年 3 月 15 日哥伦布顺利返回西班牙,带着他的发现成果,前往觐见
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哥伦布向皇室展示的珍宝中,自然包括了享有“帝
王木”美誉的微凹黄檀。独具慧眼的伊莎贝拉女王对微凹黄檀情有独钟,随即
指令将微凹黄檀作为材料,打造出一张华贵典雅的王座,作为献给斐迪南国王
的礼物。
伊莎贝拉女王的期待很快得到了回报。全西班牙最顶级的家具制造
专家聚集一堂,昼夜不停地对王座进行设计及制作。木材剖锯开,微
凹黄檀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典雅的大红色泽,浓郁的酸香气味,
似山峦叠起的美妙纹理一览无遗,令在场的所有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完工的王座上画有大卫王远征腓力斯丁的肖像,并以西番莲的纹理点
饰,显现巴洛克时代的华丽风格。这尊王座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巴塞
罗那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十六世纪欧洲宫廷家具的巅峰之作。
“余事雕刻数十载,未尝见有木胜可可波罗者。其纹似山峦叠伏,看似花梨,
尤胜花梨;而质地坚密,颇似紫檀,亦胜紫檀多矣!乃木中之极品,非酸枝、花梨、
紫檀诸木可比拟也。”
——廖熙《与承修兄书》
廖熙所做《龙眼木雕关公坐像》
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获金奖
廖熙 (一八六三~一九一八年) ,兴化城内坊巷(今城厢区凤山街坊巷)
人,出生于一个民间雕刻世家,廖熙师承家教,自幼聪敏,妙得薪传,
刀法挺拔。其不仅善于雕刻,而且工于绘画,对中国画的山水、人物、
花鸟、虫鱼等题材无不得心应手,且善把传统画技巧妙溶于雕艺之中,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他在强手如云的木雕匠人中技压群芳,脱颖而出。
光绪年间 ( 一八七五年~一九零八年 ),他的木雕作品被作为贡品供奉朝
廷,光绪皇帝亲笔写“巧夺天工”四字褒奖他。
一九一五年,木雕巨匠 飘洋过海,带着他的木雕作品《龙眼木雕关公坐
像》在举世瞩目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摘获金奖。当时的巴拿马总统贝利萨里
奥 波拉斯非常欣赏廖熙的才华,并将一堆皇室专属的木材可可波罗赠送给他
带回了中国。艺术生涯晚期的廖熙对微凹黄檀的沉迷几乎到了痴恋的态度。自
一九一五年后,廖熙已鲜有龙眼木和黄杨木作品传世,据考证,其晚期作品多
为微凹黄檀木雕作品。由于微凹黄檀材质相较其他木雕材料更优越,廖熙晚期
的作品相比于前期,显现出更为细腻的风格,被认为是其艺术造诣的再次升华,
廖熙的作品自然成为了古今中外的收藏家竞相追逐的艺术臻品
形
微凹黄檀的直径多数为 20—30 厘米,少数能达到 40—50 厘米,木材中
心少数有空洞。
色
微凹黄檀木材刚刨切的时候呈黄红色,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
变成的橙红色,并有深黑色条纹,类似于老挝红酸枝的黑筋。三个月后,
木材的颜色基本稳定。
香
微凹黄檀刨切时有比较浓的酸香味。
密
微凹黄檀木质坚硬、细腻,油性较大,密度为 0.98—1.22g/cm3,与交趾
黄檀(俗称老挝红酸枝)的密度相当。
红木家具的材质异常珍贵,如同一顶贵冠戴在皇家深宫的生活空间里,
后经王朝兴衰变更才流散到民间,飞入寻常达官贵人家,经过几百年的
推演,红木家具自成一派。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古
典红木家具产业蓄势腾飞,优质的可可波罗进入国内市场。二 000 年修
订的《红木》国家标准中,将可可波罗归为黄檀属、红酸枝类,并正式
命名为“微凹黄檀”。
从材质上说,微凹黄檀既有老挝红酸枝坚硬、木质细腻的特点,更具
有海南黄花梨材质的润滑感,加上自然柔美多变的深黑色条纹,如行云、
如山峦、如鬼脸,更有韵味。刚刨切出来时,微凹黄檀为黄红色,带有
较浓的酸香味。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变成美丽的橙红色。更
关键的一点是它的木材稳定性很好,不像大红酸枝比较爱开裂,容易出
包浆,所以说微凹它做成红木家具保存的完整性和持久性要高于其他一
些红木的家具。
从资源情况来看。微凹黄檀主要分布在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
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区。市场上常见的微凹黄檀的产地有巴
拿马和尼加拉瓜两个地方。
产量不多:据木材商家实地考察情况反馈,微凹黄檀在当地的产量并不是很
多,并且随着资源的逐渐开发,当地政府也开始逐渐限制微凹黄檀出口。
国际保护:二零一三年微凹黄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即
CITES 公约)附录二,成为国际上明令保护并限制国际贸易的树种。现在只有
微凹黄檀的半成品才能出口。
投资热点:在现今的红木家具市场上,红酸枝已成为最具升值潜力的投资热
点,其中,微凹黄檀又是红酸枝中最具涨势的木材。目前市场上品质上乘的微
凹黄檀,其价值甚至达到每吨二十万元,这种升温的态势,还会持续不断地延
续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欧洲及华夏文艺复兴历程中,都闪耀着光芒的微
凹黄檀,必将在新时代续写传奇!
十六世纪的伊莎贝拉女王独具慧眼,选中了微凹黄檀木材打造出当世
欧洲宫廷家具的巅峰王座。而在今天的东方大国,也有这么一群人,对
微凹黄檀情有独钟,要用它在东方古典红木家具上打造传奇。这就是微
凹传奇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坐落在闻名中外的“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这里专业工
匠济济,艺术氛围浓厚,无处不熏陶,亦无处不竞争。然而短短几年,
微凹传奇公司凭借着独具慧眼的选材魄力和严谨沉稳的制造态度在业内
展露锋芒,荣誉不断,客源遍布。
公司秉承“无精品,不传奇”的创作理念,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选材上全部采用稀缺品种微凹黄檀名贵硬木为原料;木工全部抵日计算工资,
绝不偷工减料;每一件家具不掺白边,为全榫卯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高频
真空设备烘干木材;木头开料采用卧式龙门带锯;家具制作采用电脑磨砂和手
工刮磨;家具表面只打蜡不上漆,能彰显木材本身的漂亮纹理。工艺上精雕细琢,
将每一件成品都打造成艺术精品,并且承诺“终生保修”。让每一位拥有者不
仅仅是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更代表着其高尚的文化艺术修养。
“酒香不怕巷子深”,微凹传奇公司在东阳并不张扬,而名声却早已在外,
公司的“私人订制”服务吸引着中外家具爱好者们远道而来,品茶,问道,谈古,
论今,岁月静好,木色生香。